2021年缅甸十大事件

  新闻资讯     |      2024-06-12 17:18

  2021年缅甸十大事件2021年即将结束。在这一年,缅甸局势风云突变,一度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本文回顾梳理缅甸、经济、外交等方面的十件大事,并展望未来形势。

  2月1日凌晨,缅甸军方扣押了包括国务资政昂山素季、总统吴温敏在内的多名高层和政府官员。当天上午,缅甸军方电视台发表声明,宣布军方正式接管政权,国家立法、司法和行政三个部门的权力移交给国防军总司令敏昂莱大将,国家进入紧急状态。军方随即宣布成立国家管理委员会,对政府进行大规模改组,替换多名原民盟政府部长。军方还对联邦选举委员会进行改革,对2020年11月大选进行核查,并在此后宣称将于2023年8月重新举行大选,承诺将国家权力移交给新当选的政党。民盟在2016年至2020年执政期内无视军方在缅政局中客观存在的关键作用,试图通过修宪等手段把军方彻底排除在政局之外。在此背景下,缅甸军方接管国家政权的举动看似是无奈的选择,但实际上中断了缅甸改革的进程,或者使缅甸改革进入更艰难、更迂回的阶段。未来,缅甸军方仍将倚仗强大的实力,继续推进其既定进程,即“军方支持的政党在台前执政、军方在幕后操控”模式。

  缅甸军方接管国家政权后,在2020年大选中当选的民盟等党派议员组建缅甸联邦议会代表委员会。该委员会于3月31日宣布废除军方视为生命线年《宪法》,起草并公布《联邦宪章》。4月16日,该委员会宣布组建“影子政府”——民族团结政府,坚称自己才是缅甸“唯一合法政府”,是缅甸基层群众的选择,享有人民赋予的权力。民族团结政府大部分成员海外或隐匿于民间,活动以地下、网络方式为主。5月5日,民族团结政府宣布组建“人防军”,并呼吁民地武加入该武装,共同对抗缅军。9月7日,民族团结政府临时总统杜瓦拉希拉发表讲话,宣布针对缅军政权的“全面人民战争”已经开始。随后民族团结政府在缅甸各地策划实施了多起针对军警、政府部门的袭击。未来,民族团结政府领导的反军方活动将进一步脱离昂山素季倡导的“非暴力”路线,增大缅甸爆发内战的可能性。由于缅甸军方态度也十分强硬,短期内双方和谈前景不乐观。

  缅甸军方接管政权后,民众正常生活被破坏,社会一度陷入恐慌。2月3日,内比都、仰光、曼德勒、实皆等地公立医院医生、相继发布声明,拒绝正常工作,以和平方式进行,呼吁缅甸各界共同参与“公民抗命运动”。该运动迅速发展,各行各业的职员包括政府公职人员参与其中。在该运动指引下,2、3月缅甸全国多地持续爆发大规模反对军方执政的活动。缅甸军警抓捕多名带头者,并造成上百人死亡。4月份,由于军方加强了管控力度,缅甸群体性事件发生次数大幅下降,社会生产和管理秩序逐渐恢复正常,但部分激进的者将其活动转到地下,通过制造小规模的纵火和爆炸等事件扰乱社会秩序,以博取缅社会和国际关注,导致缅甸部分大城市面临较高的治安风险。未来,缅甸反抗军方的民众仍不会放弃斗争,一旦民族团结政府抓到机会,仍可能组织起大规模群体性活动,小规模的社会治安案件也难以绝禁,缅甸社会局势可能长期处于不稳定状态。

  随着6月下旬印度疫情开始向东南亚国家蔓延,与印度接壤的缅甸首当其中受到严重影响,第三波疫情暴发。比起第二波疫情,此轮疫情的特点是单日确诊和死亡病例持续走高,并呈多点暴发之势。在8月上旬缅甸第三波疫情达到高峰,日新增死亡病例突破300例,确诊率超过39%。而且世卫组织认为,缅甸疫情比统计数据更加严重。缅甸抗疫工作一度面临物资短缺的危机,缺少氧气、筛检病毒设备和疫苗等物资,多地医疗卫生机构出现由于供氧不足致患者缺氧窒息死亡的现象。缅甸军方采取一系列严厉的抗疫措施,特别是中国政府、军方、民间援助缅甸的疫苗迅速到位,使缅甸民众疫苗接种率迅速提升,到12月底已有51%的18岁以上人口接种疫苗。在第三波疫情持续4个多月后,缅甸新冠确诊率已降至4%左右,除感染率较重的10余个镇区外,全国解封。缅卫生部门于11月8日宣布,第三波疫情结束。未来,随着新冠新型变种奥密克戎已开始在缅甸出现,且与缅交流较多的泰国在2021年年底已发现205例奥密克戎感染病例。在缅甸政局持续动荡的背景下,这种传播性极强的新变种有可能使缅甸的抗疫之路走得更艰辛。

  根据世界银行发布的缅甸经济监测报告显示,由于缅甸持续的动荡和第三轮新冠疫情,2021财年(2020年10月到2021年9月)缅甸经济缩水18%左右。同时,宏观经济环境对民生发展带来破坏性影响,近百万个工作岗位流失,劳工收入得不到保障,预计到2022年初,缅甸贫困人口比例可能提高一倍以上。缅甸的金融市场与营商环境十分恶劣。首先,货币金融市场紊乱,缅币贬值严重。7月中旬,缅币对美元汇率贬值最高达23%。石油等进口商品价格迅速上涨,间接造成国内消费能力下降,经济增长动力不足。缅甸央行虽多次采取干预性措施,但效果不佳。其次博鱼·体育,由于缅甸频繁爆发活动和暴力袭击事件,社会不稳定,政府机构运作不正常,使得缅甸营商环境日趋恶劣,外商纷纷撤离,新增投资信心不足。据缅甸投资与公司局统计,2021财年,缅甸外国投资额仅为37.91亿美元,较上一财年下降约20亿美元;2月1日至9月30日仅有10个外国投资项目;新财年前两个月(2021年10月和11月)缅甸吸引外国投资1.99亿美元,仅为上一财年同期的五分之一。未来,缅甸的经济发展仍难以摆脱政局不稳定、疫情反复冲击这两大阻碍因素,吴登盛时期GDP增速连年达6%以上、外商蜂拥而至的盛况可能难以再现。

  在缅甸军方与反军方势力出现激烈斗争情况下,少数民族地方武装的选择至关重要。绝大部分民地武清晰地表达了反对军方接管国家政权的立场,但反对的程度有所不同。克伦民族解放军、克钦独立军、钦民族阵线等与缅甸国防军持续爆发冲突,甚至公开宣布支持民族团结政府,加入人防军,并帮助其训练武装人员;果敢同盟军、若开军等与缅甸军方打谈并举,试图乘机巩固或扩大武装实力;佤联军、掸东同盟军等虽然口头上反对军方执政,但选择按兵不动,未与国防军爆发实质性冲突。一年来,缅甸克伦邦、实皆省、钦邦博鱼·体育、马圭省部分地区,掸邦东部和南部、孟邦北部,克钦邦莫茂、八莫、密、帕敢等地冲突交火不断,造员死伤和大量民众流离失所。12月15日,佤联军等6个组织与缅甸民族和解与和平中心主席在掸东同盟军驻地勐拉举行非正式会谈,讨论了区域发展、和平进程、禁毒合作以及疫情防控等内容。像克伦民族联盟等与缅中央政府签署了《全国停火协定》的“模范组织”都与国防军爆发激烈冲突,今后缅军方这套“先停火、再谈判、最后整编”的做法可能更难以说服其他未签署协定的组织。民地武与中央政府缺乏互信,将加大推进缅甸和平进程的难度,中缅、泰缅边境地区的民地武与国防军的摩擦甚至小规模战争将成为常态。

  缅甸军方控制的联邦选举委员会多次召集各政党举行会议,就选举制度改革进行协商。民盟、掸邦各民族联盟等在2020年大选中获胜的政党带头上述会议。12月24日,缅甸62个政党的115名代表举行第三次协商会议达成共识,在2023年大选中不再采用多数代表制,而采用比例代表制。多数代表制规定,在某选区中票数最多的政党直接获得全部议员席位;比例代表制规定,在某选区中票数较多的政党获得相应比例的席位,票数较少的政党也能获得相应比例的席位。比例代表制对民众支持度不高的亲军方政党巩发党更有利,即使未来大选严格依法进行,该党也可获得更多议席。巩发党在议会所获席位增多甚至控制议会,加上宪法规定议会有25%的议员为不经选举的军人议员,这将成为军方长期掌控缅甸的“双保险”。但民盟等40多个政党对此强烈,在2023年大选前,其与巩发党就推行比例代表制的斗争将更加激烈。

  缅甸军方接管国家政权后,中国成为缅甸民众反对的对象之一。原因是缅甸前丹瑞军政府长期执政期间,中缅两国展开的正常合作被缅民众误认为,“中国对缅军政府的支持是其长期存活的保证”,也因此缅人民生活水平一直得不到改善。此次缅军方接管政权后,缅甸民众被一些别有用心的势力煽动起情绪,不仅出现很多针对中国谣言,还多次爆发反对中国的活动。3月14日,仰光莱达雅工业区发生多起针对中资企业的烧事件,部分中国籍员工受伤、被困,至少有37家中资企业遭到不同程度的打砸、纵火。这导致中国企业纷纷撤离缅甸博鱼·体育,原定合作项目一度停滞。下半年,随着缅甸民间势头减弱,中缅关系恢复热络,迎来多个利好消息,包括中缅海公铁联运新通道贯通、中国援助疫苗分批到货占缅甸使用疫苗的96%、中国援缅国家体育馆维修项目完工、缅甸批准在中缅边境地区直接使用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中缅军事装备合作取得重大进展等。从长期看,今年上半年中缅关系出现的波折不会影响两国发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无论哪届缅甸政府执政,对华友好都将成为其战略选择。

  缅甸军方接管政权后,遭到西方社会围攻,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除在口头对缅军方表达谴责外,还重启对缅经济制裁。2月11日,拜登发布行政令,无限期冻结缅甸军方在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的资金;2月12日,美财政部公布首批针对缅甸军方制裁名单,包括敏昂莱等军方高层和与军方关联的企业;3月4日,美商务部将缅国防部、内政部等列入实体名单;3月10日,美国贸易代表戴琪宣布,中止美缅所有贸易接触,直至缅甸选举政府回归。欧盟、英国、加拿大等也对缅军方启动了制裁方案。此外,美国国务院多次下令授权将非必要的外交官及其家属从缅甸撤离,令外界认为美将对缅极限施压或实施军事打击。在此背景下,缅军方积极寻求俄罗斯等国的帮助。俄高调派国防部副部长于3月27日访缅,并出席缅建军节举行阅兵仪式,俄成为最早明确表态支持缅军方的国家。敏昂莱于6月20日至24日访俄,并参观俄军工企业及工业中心鞑靼斯坦共和国。在高层互访的推动下,缅俄军事关系特别是军事装备领域合作发展迅速,缅军方向俄订购价值上亿美元的战斗机和上千万美元的现代雷达防御系统。缅俄在经济、抗疫合作上也取得突飞猛进的进展。普京12月1日首次公开对缅甸问题发表看法称,俄缅关系历来友好,通过共同努力双方能继续在经济、军事、技术领域建立“相互依存的关系”。此外,缅军方还积极寻求来自印度、日本等国的帮助与合作。未来,缅军方还将通过积极发展并深化对俄、印等国的关系,抵消美西方对其进行的制裁和封锁,同时也通过多头并进的方式,减少缅对中国的依赖。

  缅甸局势突变后,东盟积极介入,试图在东盟内部解决该问题。4月24日,东盟在印尼雅加达召开特别峰会,敏昂莱出席,系其在接管政权后首次出国参会。此次峰会形成解决缅甸问题的“五点共识”,包括停止暴力、敦促缅甸各方进行对话、任命东盟缅甸问题特使并推动缅各方对话、东盟提供人道主义援助、东盟特使访缅。但此后“五点共识”的落实十分缓慢,先是东盟迟迟未能任命特使,在任命文莱外交事务主管部长艾瑞万为特使后,缅军方又在特使访缅并会见昂山素季等问题上设置障碍。缅军方的消极态度激怒了文莱、印尼、马来西亚等国,他们主导东盟做出决定,不邀请缅军方出席于10月26日举行的东盟峰会及东亚合作系列会议,导致东盟的内部团结出现裂痕,甚至有专家推测缅甸可能退出东盟。2021年年底,东盟新任轮值主席国柬埔寨首相洪森多次表态称,应维护东盟“大家庭”团结,2021年将调和东盟与缅军方的关系,并任命柬副首相兼外长布拉索昆为新的东盟特使。未来,相信在柬埔寨的推动和中国发挥的建设性作用下,东盟能弥合内部矛盾,“东盟方式”解决缅甸问题能取得一定成果。